刘世普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,他认为凡是流传下来的技艺,都有其存在的价值。他在提高自己泥塑技艺的同时,利用各种手段加以宣传和推广。他建立了自己的泥塑网站,介绍泥塑工艺和技法,促进同行业之间的交流,面向国内外宣传这一古老的技艺。他热衷于参加各类民间艺术大赛,不放弃任何
可以展示泥塑艺术的机会和平台。
1997年,曾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赴韩国展示泥塑艺术,所到之处赢得一片赞誉。他几乎每年都接受电视、报纸以及新媒体的采访,总是激情满怀地介绍和展示泥塑技艺,期望更大范围的技艺传承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近年来,喜欢这一技艺的人越来越多,收藏泥塑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,尤其是很多外国友人对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刘世普时常收到来自大洋彼岸邮件和订单,有的是探讨学习交流与合作的,有的是直接网上订购泥塑作品。
几十年来,刘世普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,确切地说是走的比较艰难,他深知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,深知传统技艺靠的就是执著和坚守,他数十年如一日地选择坚持,因为他看到了传统技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即将散发的光芒。
为了让泥塑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,刘世普不仅把技艺传授给儿子、孙子和众多徒弟,从2000年开始,定期应邀到各类中学、小学举办泥塑培训班,还专门在青岛出口加工区实验小学内建立了一个泥塑培训教室,系统性地开展泥塑教学,对中小学生的艺术启蒙和传统技艺的认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。
但凡是愿意找他拜师学艺的,无论来自哪里,有无基础,只要有一份热忱的心,他都一概热情接待,悉心传授,毫无保留。他时常说,关注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还是太少,再多些就好了。
近年来,每逢省里、市里、区里举办各类市民节、文化节,无论是室内展览,还是在公园、广场或小区,无论是夏日炎炎,还是寒风阵阵,也无论观众和游客是多是少,他都会带上徒弟和作品踊跃参加,各种开心驿站、各种技艺交流和艺术讲堂总会有他的身影,有时免不了要起早贪黑,有时甚至因条件限制要饿肚子,对此他却从未计较,总是全身心地投入,耐心地宣传和讲解,不求有多少经济回报,但求能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技艺的关注。
刘世普热心社会公益事业,他不仅拥有精湛的泥塑和绘画技艺,在音乐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。他精通乐理知识,擅长二胡、笛子等传统乐器,熟悉传统曲目和传统戏剧的编排。他利用自己艺术方面的特长,甘愿做一名社区文化义工,而且十几年如一日,默默奉献不求回报。每年夏天,尚家沟社区举办的纳凉晚会上,总能看到他的身影,时而指挥大合唱,时而台上高歌一曲,时而粉墨登场扮演各种角色。河套街道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,如各类歌咏比赛、太极拳大赛、秧歌和现代剧比赛,他都会带领社区居民踊跃参加,而且每每都会获得不错的名次。
从2005年开始,他利用自己并不宽敞的泥塑工作室开避了一个音乐角,自费购买了二胡、笛子、筲、葫芦丝等一批民间乐器,闲暇之余,他就教周围的居民乐理知识,组织编排一些传统曲艺,每到节假日,他的工作室都是人满为患,在他的领带下,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,尤其是老年人,精神文化生活从此不在单调。
刘世普是社区公认的热心人,东邻西舍的红白喜事,总会找到他,而他也总是热心地去帮忙,时不时地利用下自己的特长,今天给李家画幅画,明天给张家写幅对联,后天教徐家的孩子拉二胡。
乡里乡亲之间产生了矛盾和纠纷,他就以村民小组长的身份,把各方当事人叫到一起,找出问题的根源,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避免了一起又一起矛盾冲突。久而久之,他又成了化解邻里纠纷的和事老。
他时常说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办事原则不能丢”,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向周围传播着正能量。